守正創新——新相聲領軍人物馬季
20世紀50年代進入相聲行當的馬季,是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相聲演員。進入中國廣播說唱團之后,馬季在秉承傳統相聲精髓的同時,始終堅持相聲的創新。他在相聲的黃金時代脫穎而出,又在相聲的低谷期挺身而出,成為承前啟后的一代相聲大師。
馬季被視為新相聲的領軍人物。改革開放以后,電視機逐漸進入普通家庭,觀看電視節目成為一項全民娛樂活動,但此時相聲走入低谷,是馬季把相聲說到了電視上,他為相聲的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。身為中國廣播說唱團的一員,為廣播電視服務,是他工作的一大原則。馬季曾說:“原來就考慮寫什么符合廣播的需要,后來考慮寫什么符合電視的需要。”50年代剛剛進入中國廣播說唱團時,馬季就被要求去發展新相聲。相較于傳統相聲,所謂的新相聲表演方式更為多樣、形式更為靈活,內容多取材于現代生活。1934年出生的馬季創作反映時代潮流的相聲作品得心應手,《打電話》等相聲作品也在全國家喻戶曉。
馬季最早表演的是一系列歌頌型相聲,包括《畫像》《找舅舅》。1973年,馬季和唐杰忠表演了相聲《友誼頌》,對相聲復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。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,馬季又創作表演了《多層飯店》《百吹圖》《特種病》《五官爭功》等膾炙人口的相聲。馬季一生創作表演過300段相聲作品,他的弟子眾多,姜昆、趙炎、劉偉、馮鞏、笑林、王謙祥、李增瑞等相聲界的中流砥柱都出自他的門下。
1956年,馬季參加了全國職工業余曲藝匯演,這次匯演改變了馬季的人生軌跡。擔任評委的侯寶林、劉寶瑞都看中了他的潛力。將馬季調入了中國廣播說唱團,當時的團領導指定侯寶林、劉寶瑞、郭啟儒、郭全寶四位相聲大師共同擔任馬季的老師。其中由侯寶林作為責任老師,由此,馬季成為了一名專業的相聲演員。
馬季的名字就是師傅侯寶林親自取的,因為馬季的原名馬樹槐過于復雜,不容易被觀眾記住,恰逢當時一部名為《牧鵝少年馬季》的電影熱映,于是由侯寶林取名為馬季。在中國廣播說唱團這個相聲藝術的殿堂中,馬季與他率領的“馬家軍”弟子們成為中國相聲界的中堅力量。
1984年,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,一名“推銷員”操著一口唐山口音,推銷起“宇宙牌香煙”:“宇宙,宇宙,香煙的新秀!我們用宇宙牌香煙打開我們的新紀元,開創我們的新局面!”這就是日后被奉為單口相聲經典的《宇宙牌香煙》,也是馬季的代表作之一,馬季成為將相聲推向春晚的第一人。
1987年的央視春晚上,馬季帶領中國廣播說唱團劉偉、馮鞏、趙炎、王金寶表演的群口相聲《五官爭功》又一次在全國掀起熱潮。這部作品諷刺了一些爭名逐利、貪功冒進的現象。《五官爭功》的構思立意,結構編排,包袱設計都新穎別致,是群口相聲中的經典之作。還有《一仆二主》《傳謠》等都堪稱此類相聲佳作。
馬季曾在訪談節目中說:“在我創作的300多部作品中,凡是反響熱烈、深受觀眾喜愛的都是我在生活基礎之上創作出來的。而反響平平的作品都是我閉門造車做出來的。”深入生活是馬季的創作原則,他的作品題材豐富,古今中外都有涉及,但都以諧趣親民的形式呈現出來,令人倍感親切。
1985年,馬季被評選為“十大笑星”之首。2006年9月,中國曲藝界的最高獎項牡丹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給馬季,馬季致辭時說:“我拿這個獎項很慚愧,在我前面有五六代相聲演員,他們都把終身奉獻給了相聲藝術,這個獎項應該是屬于他們的!”
馬季不僅在相聲題材上貼近生活,創作并演出了大量反映新時代、新風尚的作品,在語言上也精益求精,力求更有效地展現各類題材,加之得到諸位相聲前輩大家的傾心傳授和悉心培養,使他在相聲語言上博采眾長,獲得了豐富的積淀,并廣泛開枝散葉,培育出一批知名相聲表演藝術家。馬季先生為相聲藝術的傳承與革新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。